"记忆中所蕴含的情绪是如此激烈,几乎在大脑组织上留下疤痕。"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威廉·詹姆斯
还记不记得那个人生中的失落之夜?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夜晚。那些悲伤、恐惧与失落交织,仿若化身你面前巨大的漩涡,吸引着你的全部目光。此后一路走来,这个夜晚在如今仍会给你力量。只是,那时你在哪里呢…你的身影看起来那么遥远。
这份记忆当然是深刻的,然而,它真的清晰吗?除了那个漩涡以外,周围的景物与人,恐怕已如褪色的落叶一般,纷纷散落。
这样的记忆特点,便是一种时常发生的心理学现象,名为"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
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
当个体对场景中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中心产生深刻印象时,与其相伴的背景记忆反而会被牺牲而下降,这一现象即"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1]。
在此现象被发现之前,已有一个名为"情绪增强记忆"的理论在记忆领域占据着公认的位置,这是基于众多既往的研究,表明情绪性信息(面孔、物体、文字等)能够产生比中性信息更好的记忆效果[2]。然而,现实情境中,人们对这些信息的感受与记忆并不会独立于周遭背景发生,更可能是一种整合式加工。这就好像,当我们漫步街头,我们会迎面遇到一位街上的路人,而不会是一张单独的脸:对我们来说,这张面孔或许是视野里的中心内容,但始终伴随着街道的背景一起出现。
这呼唤着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将背景信息纳入记忆研究。在这样做之后,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情绪确实能够增强中心物本身的记忆,但却以对背景记忆的削弱为代价。举例来说,当面对富有激烈情绪的场景,例如目睹一个暴力的场景时,人们倾向于深刻记住其核心部分(血腥的画面),而忘却其背景(街道内的其他人流等)。反观那些中性的、令人情绪平静的场景,则更可能让人们均衡地记忆场景中的不同元素:都不太好,也都不太差。情绪能够诱发"中心"与"背景"记忆之间强烈的此消彼长,这也就是"权衡"本身。
读到这里,你或许很难不猜想这一记忆现象是由"注意"的偏向所导致的:如果处在激烈情绪中本身就没注意到背景,又谈何记住背景呢?的确,"注意狭窄假说"曾一度成为解释该现象时极度主流的声音。然而,当研究者以眼动的凝视时间作为注意指标进行严谨验证时,却发现消极情绪下的记忆权衡并不单纯依赖于对中心注意的增加[3]。因此,它还由一个更复杂的过程所驱动。通过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有研究者发现存在一个与权衡行为紧密相关的核心脑网络,其中的脑区包括杏仁核、海马、梭状回、颞叶与额下回,这些脑区的激活能够共同预测对情绪场景包含的中心成分的记忆与背景成分的遗忘[4]。
尽管已被较充分地研究,也获得了大量实验支持,如此常见的"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却并非情绪改变记忆范围的唯一规律。这里就不得不引出它那如影随形、却鲜少被人所关注的老朋友--"情绪诱发的记忆拓宽"。
情绪诱发的记忆拓宽
顾名思义,"拓宽"体现着与"权衡"截然不同的记忆效果。情绪对记忆范围的改变,一定体现在缩小吗?并不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是扩大的效果,即中心与背景的记忆同时上升。
究竟哪种现象会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情绪效价(积极/消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消极情绪(如恐惧、厌恶、悲伤等)更容易诱发"权衡",而积极情绪(如可爱的动物、开心的事件等)更容易诱发"拓宽"[5]。这或可从生物进化角度的观点来解释,即积极与消极情绪对人们认知加工的影响是相反的,积极情绪鼓励人们向外探索与学习,挖掘外部环境的潜在价值,而消极情绪促使人们聚焦对抗危险,避免威胁与伤害。
另一影响因素是中心与背景的联结程度。倘若从情节来说,情绪场景里的中心和背景并没有太大关联,这种两者在语义层面的分离,则会更容易使人们的认知资源向中心倾斜,即发生"权衡"现象。反之,如果背景对于中心事件的发生弥足重要(特定的地点、身边的人有哪些),又或是那时背景的情绪气氛与中心事件非常一致时,这种紧密的关联便更容易带来"拓宽"效应[6]。
与此同时,人类记忆的三大过程--编码、巩固与提取,都能够对"权衡"与"拓宽"的发生产生影响。这三个过程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将物件"放入抽屉、存储于抽屉、拿出抽屉"。其中,编码过程即大脑摄入、经历事件的过程,通常来说,更无意、被动的编码容易带来"权衡",而更主动、精密的编码则会带来"拓宽"[7]。随后,当你从这件事本身当中离开,大脑仍会进行自然的巩固与消退过程,此阶段的最初几个小时尤为重要,如果在这数小时内你处于睡眠状态,休眠中的大脑并非沉默着,而是会对情绪刺激进行选择性巩固,即更可能出现"权衡";而若这数小时处于清醒状态,情绪刺激的痕迹便反而可能被优先抹去[8](看来,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睡觉未必是最好选择,更加全面地回想与消化一下整件事反而更有益于调节记忆的侧重)。巩固与消退过程始终持续着,直到你再次回忆这件事--提取过程,不同的回忆策略也会带来不同的记忆方向[9]。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影响因素交叠作用,每一种都并非绝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反例。例如,前文提到过,积极的情绪更容易诱发记忆"拓宽";然而在一些研究中,积极情绪(特别是高唤醒度的积极情绪)也可以诱发记忆"权衡"[10]。举例来说,如果个体面对的场景中心是某个极富感染力的笑脸、令人食欲大开的食物,或是吸引自己的心仪面孔等,这样的中心元素就有可能得到记忆的偏袒,而让背景的记忆下降。这也恰似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所描述的场景,"记忆这东西总有些不可思议。实际身临其境的时候,几乎未曾意识到那片风景。坦率地说,那时心里想的,只是身旁相伴而行的那位漂亮姑娘,只是我与她的关系,然后又转回我自己。我正怀着恋情,而那恋情又把我带到一处纷纭而微妙的境地,根本不容我有欣赏周围风景的闲情逸致。"可见,故事里的主人公怀着怦然的喜悦,却在这种积极情绪下体会到了记忆的"权衡"而非"拓宽";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会如此。
时间维度的"权衡"与"拓宽"
上述部分皆从空间维度切入,阐述了情绪影响记忆范围的有趣现象,而这两种效应还可以被延伸至更广义的范畴进行理解。近年来有研究从时间维度讨论这种影响,检验出现在情绪刺激前后的视觉信息的记忆效果,发现相比于中性刺激前后的视觉图像,紧邻情绪性刺激出现的前后刺激记忆也会降低,并称之为"情绪诱发的逆行与顺行遗忘"[11]。
此外,恰如空间维度上记忆权衡与记忆拓宽现象同时存在,时间维度上也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记忆拓宽效应:当情绪效价为积极时[12],抑或未及时睡眠巩固后,逆行遗忘效应都将变成逆行增强效应,即出现在情绪刺激前的信息被记忆得更好[13]。而当只提取主旨记忆而非细节记忆时,权衡效应也不再存在。
总体来说,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在此话题中所呈现的规律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彼此交相辉映,耐人寻味。
未来应用与展望
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就像一本独属于自己的传记。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当我们无数次有意无意地思考自己是谁,这些思考几乎来源于我们的记忆。而富有情绪的记忆,又无疑是记忆中具浓墨重彩的部分。
因此,通过了解情绪带来的记忆"权衡"与"拓宽"现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这本回忆录、更从容地面对积极与消极情绪下的事件。与此同时,它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帮助被创伤性记忆所困扰的朋友[14],并从个体差异的角度,对精神病理学、犯罪心理学展开思索。
此外,如前文所述,尽管"权衡"现象已被较为广泛地探讨,"拓宽"现象仍是一座尚未被开发的城池,关于后者与注意机制的联系、是否具有特有的神经网络等,还有待在未来展开深入研究,这将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应用价值。(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当充分地理解过去,过去便可以指引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 Kensinger E A, Garoff-Eaton R J, Schacter D L. Effects of emotion on memory specificity: memory trade-offs elicited by negative visually arousing stimuli. J Mem Lang, 2007, 56(4): 575-591
[2] Labar K S, Cabeza R.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emotional memory. Nat Rev Neurosci, 2006, 7(1): 54-64.
[3] Steinmetz K R M, Kensinger E A. The emotion-induced memory trade-off: more than an effect of overt attention? . Mem Cognit, 2012, 41(1): 69-81
[4] Waring J D, Kensinger E A. How emotion leads to selective memory: neuroimaging evidence. Neuropsychologia, 2011, 49(7): 1831-1842
[5] Yegiyan N S, Yonelinas A P. Encoding details: positive emotion leads to memory broadening. Cogn Emot, 2011, 25(7): 1255-1262
[6] Mickley Steinmetz K R, Knight A G, Kensinger E A. Neutral detail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events are encoded: evidence from a cued recall paradigm. Cogn Emot, 2016, 30(7): 1352-1360
[7] Kensinger E A, Piguet O, Krendl A C,et al. Memory for contextual details: effects of emotion and aging. Psychol Aging, 2005, 20(2): 241-250
[8] Payne J D, Chambers A M, Kensinger E A. Sleep promotes lasting changes in selective memory for emotional scenes.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12, 6:108
[9] Madan C R, Knight A G, Kensinger E A,et al. Affect enhances object-background associations: evidence from behaviour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Cogn Emot, 2020, 34(5): 960-969
[10] Waring J D, Kensinger E A. Effects of emotional valence and arousal upon memory trade-offs with aging. Psychol Aging, 2009, 24(2): 412-422
[11] Schlüter H, Hackl?nder R P, Bermeitinger C. Emotional oddball: a review on memory effects. Psychon Bull Rev, 2019, 26(5): 1472-1502
[12] Hurlemann R, Hawellek B, Matusch A,et al. Noradrenergic modulation of emotion-induced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J Neurosci, 2005, 25(27): 6343-6349
[13] Knight M, Mather M. Reconciling findings of emotion-induced memory enhancement and impairment of preceding items. Emotion, 2009, 9(6): 763-781
[14] Mickley Steinmetz K R, Scott L A, Smith D,et al.The effects of trauma exposur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on the emotion-induced memory trade-off. Front Integr Neurosci, 2012, 6:34
作者简介
范晨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毕业生,研究方向为情绪记忆的认知特异性,包括其对后续视觉意识的影响。未来将致力于支持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与心理健康。
(作者:范晨暄)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