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综合新闻

并做“贝时璋讲座”报告日本早稻田大学Hitoshi Kurumizaka教授来访生物物理所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0日

  2017年11月8日,日本早稻田大学Hitoshi Kurumizaka教授应生物物理所李国红研究员的邀请,做客贝时璋讲座,做了题为“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Studies for Epigenetic Chromatin Regulation”的学术报告。所内外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积极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Hitoshi Kurumizaka 教授1995-1997年先后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2003年在日本理化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2003-2008年任职早稻田大学副研究员,现任早稻田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Hitoshi Kurumizaka教授长期从事染色质结构的动态调控与功能研究工作,并在同源重组、DNA损伤修复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经过逐级折叠形成染色质储存在细胞核内,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核小体又是高度动态的,它会在DNA上移动并重新定位,这一过程可能是自发的或是需要染色质重塑复合物。重新定位的核小体和它相邻的核小体相互碰撞会形成一种中间形态的核小体-Overlapping dinucleosome(OLDN)。Hitoshi Kurumizaka实验室利用250bp的DNA,人源组蛋白H2A,H2B,H3.1,H4,通过盐透析的方法体外组装overlapping dinucleosome;进一步通过ESI-MS及X-射线晶体学的方法,发现overlapping dinucleosome中有一个H2A/H2B的二聚体从核小体中掉下来,同时利用MNase-seq 发现体内的OLDN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下游。

  另外,Kurumizaka实验室还在异染色质结构方面做了重要的工作。利用分析超速离心技术、MNase酶切以及冷冻电镜3D重构技术,解析了由HP1 二聚体桥连含有H3K9me3的核小体所形成的异染色质结构。Hitoshi Kurumizaka 教授出色的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异染色质结构形成、核小体迁移与基因转录研究的进展。

  在Hitoshi Kurumizaka教授的精彩的报告后多位研究员和研究生踊跃提问,与Hitoshi Kurumizaka教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报告之余Hitoshi Kurumizaka教授与研究所学生进行了会餐交流。

(供稿:李国红课题组)

附件下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