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综合新闻

生物物理所举办2020年诺贝尔奖解读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3日

  2020年10月29日,2020年诺贝尔奖解读报告会在9501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由王志珍院士主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袁正宏研究员、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研究员、王艳丽研究员担任本次报告会的主讲人。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丙肝病毒发现中的贡献。袁正宏研究员做了题为"丙型肝炎:从发现到治愈的研究历程和展望"的报告来进行解读。报告从"丙肝病毒是如何发现?""发现后的研究到治愈?""终结丙型肝炎的挑战?"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在丙型肝炎病毒发现、病毒体内外研究系统的建立以及丙肝病毒药物研发过程中,三位诺奖获得者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最后,报告人也介绍了全球以及国内丙型病毒肝炎现状、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提出要尊重科学、坚持协作,实现2030年消除丙肝公共健康威胁的目标。

  我所邓红雨研究员做了题为"致瘤病毒与诺奖"的报告。邓老师介绍了多种病毒感染都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系统回顾了从1964年第一个人类致瘤病毒的发现至今,7种人类致瘤病毒(EBV,HBV,HTLV-1,HPV,HCV,KSHV,MCV)的发现历程、危害和研究现状。国内外科学家在此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其中Baruch S. Blumberg和Harald Zur Hausen分别因HBV和HPV的研究,获得1976和200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今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再次授予在HCV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3位科学家,凸显了致瘤病毒研究的重要性。同时,邓红雨研究员还与我们分享了科学研究背后的趣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奇妙之处,并勉励大家做研究要脚踏实地,勇于挑战,努力将科学研究的成果服务于人类。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科学家 Jennifer Doudna以表彰他们"开发基因编辑方法"的贡献。我所王艳丽研究员作为CRISPR领域的专家,为大家生动的展示了CRISPR领域的研究历史,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和CRISPR-Cas9的应用,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介绍了Charpentier和Doudna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此外,王老师还介绍了诺贝尔奖背后的其他英雄们:发现DNA修复引发基因编辑的Maria Jasin,早期CRISPR领域奠基人Francisco Mojica,发现I型CRISPR-Cas免疫机制的John Van der Oost,与Charpentier和Doudna同期发现Cas9基因编辑功能的Virginijus Siksnys以及首次在真核细胞中实现基因编辑的Feng Zhang等。这些杰出的学者们串起了CRISPR领域以及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历史。作为一个结构生物学领域的专家,王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Cas9剪刀的结构以及Cas9在结合RNA,DNA之后的构象变化,解释了Cas9行使基因编辑功能的分子机制。

  本次报告会的举办非常成功,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通过科学家对诺贝尔奖学术成就和背后故事的介绍,使听众更加深入了解科学前沿、感悟科学精神。自2013年起,生物物理研究所诺贝尔奖解读报告会已经连续举办了7场,已经成为研究所的一个品牌学术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王志珍院士主持会议

邓红雨老师报告

王艳丽老师报告

听众提问

王志珍院士与报告人合影

(供稿:邓红雨组、王艳丽组、科技处)

附件下载:
    Baidu
    map